父母什麼該說、不該說?專家提升親子關係的6種溝通技巧

常常不知道為什麼,小時候明明孩子就這麼黏著爸媽,但長大後孩子就漸漸的不跟你說話了嗎?這不一定是孩子進入叛逆期才有的狀況,根據研究(*註)發現,小孩在小時候跟父母相處時的「親子關係」也會影響到未來的親子關係。這也意味著孩子長大後如果跟父母關係處不好,其實也代表他們小時候,跟父母的溝通之間就是有障礙的。

每個小孩都是很聰明的,父母的每個言行他們都看在眼裡。因此如果想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,在小孩子還小的時候,多跟孩子正向互動,維持良好的親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。本篇文章將整理專家建議的6個親子溝通技巧,以及家長最好不要踩的溝通地雷。

延伸閱讀:不用買書也OK!用有趣的兒童英文有聲書app,增進親子互動!

為什麼孩子不愛跟我說話?

圖片來源:Unsplash

通常孩子在小時候如果跟父母之間有充足的資訊交換、情感表達,以及權力關係是相對平等的情況下,小孩長大後也能與父母維持較正向的親子關係。

根據2019年天下雜誌所做的親子關係調查,顯示台灣有85%的孩子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。其中幾個主要原因包含:父母愛問敏感問題(30%)、覺得父母跟自己不熟幫不上忙(13%)、跟父母沒有話題(4%)等等。從以上幾個原因也可以看出,台灣的親子關係如此「僵化」,可能歸咎於以下幾個原因:

父母缺少聆聽,只有單方面說話

現代父母多半忙於工作,因此親子一見面,父母想到什麼想提醒的就得「趁機」趕快說。雖然這可能是為了孩子好,但也得留意溝通是「雙向互動」。如果一見面就急著想告誡孩子什麼,孩子就容易把「父母=訓話」聯想在一塊,自然就不想跟父母聊自己的事了。

父母只關心特定議題,忽略孩子其他表現

大部分父母都很在意孩子的學業成績,聽到孩子講課業以外的事情可能會不小心忽略或敷衍。其實孩子多少都會解讀父母的反應,他們知道父母對這話題沒興趣,自然就不想繼續聊。建議家長如果能多關心孩子的交友人際互動、對於某些事件的想法等等,相信父母就能越來越了解孩子的想法,有效改善親子互動。

父母沒有在對的時機跟孩子溝通

我們大人在工作忙碌、心理疲憊時都容易有情緒出現,更何況孩子呢?請父母記得跟孩子溝通前,也要留意孩子目前的心理狀態。不然雙方都在憤怒或悲傷的時候溝通,很難有效解決問題。同時也要留意,有些話題如果會讓孩子感到尷尬或敏感,父母就不要先急著問,而是讓孩子知道,等他們心裡已經調適好、準備好之後,都可以隨時找你討論。

延伸閱讀:如何不逼迫孩子學英文?培養孩童對學習英文的興趣,在互動中高效學習 | 家長導讀

增進感情的6種親子溝通技巧

圖片來源:Freepik

1.專注聆聽、不急於給建議

當父母沒有聽完孩子說的話就急著表達,其實就是「不尊重孩子」的一個表現。請父母先拋開「孩子的觀念正確與否」的想法,試著在聆聽的過程中抱持著「孩子為何這麼說」、「孩子為何有這種感受」的心態,並在聆聽過程中保持專注,適時點頭回應。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專注聆聽時,他們就願意說更多。

2.抱持「換位思考」心態,同理孩子感受

父母跟孩子由於身分地位、角色、出生背景不同,溝通過程中有「代溝」,或是不理解他們的想法是很正常的。但即便如此,父母還是要抱持著「換位思考」的心態,試著去同理孩子的感受。這麼做也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,跟父母溝通是安全的、被接納的,他們也會逐漸願意向父母打開心房。

3.依照孩子的說話習慣/語言程度來溝通

每個孩子的說話風格跟語言程度有所不同,有些孩子比較怕生,不太愛主動說話。這時可以出「是非題」、「選擇題」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想法,溝通相對更有效率。等到孩子比較年長時,可以多問「為什麼」等開放性的問題,引導孩子說出自己想法。

4.多使用正面語句

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,但沒有人喜歡被過度被苛責。當孩子犯錯或是沮喪時,請先引導孩子說出事情原委跟感受,不做批評。並且先用正面語句鼓勵孩子(例如:謝謝你跟我說今天跟同學吵架的原因);接著可以適時引導孩子思考如何改善問題,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。(例如:那你覺得下次怎麼做不會和同學吵架?)

5.清楚表達對孩子的期許

溝通的目的就是要有「共識」。在對話結束之前,父母也要清楚向孩子說明期許或要求,但注意語氣要溫和,勿使用命令句。特別提醒家長在訂下原則後,父母也要要遵守約定,如果父母先破壞約定的話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,或是親子之間信賴遭到破壞。例如:

  • 不隨著孩子的哭鬧、鬧脾氣就買玩具給孩子
  • 當初如果承諾孩子考試滿分就給孩子禮物,就要確實兌現

6.賦予孩子選擇權

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年紀小,判斷力不足就急著幫孩子下決定。但這麼做可能讓小孩長大後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他們可能也會認為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沒用,就更不想與父母溝通。適度給孩子選擇的權利,會讓他們有受到尊重的感覺,也有助於發展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,並培養他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心態。

5種親子溝通地雷

圖片來源:Unsplash

在做親子溝通時,請家長也要留意有些溝通地雷會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,甚至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,並影響他們往後的人格發展。如果家長不希望打壞親子關係,建議以下幾5個親子溝通的地雷,家長們要儘量避免。

1.總是提出主觀意見或道理

很多父母以「我以前在你這個年紀…」為開頭,提出很多個人主觀的意見或是長篇大論的道理。事實上時代不斷變遷,即便父母當時那樣做,也不見得適用在現代或孩子身上。這種的溝通方式也會讓孩子覺得不被尊重,建議無論父母認同孩子與否,都要先放下成見,聽他們說。

2.總是用質問語氣溝通

質問語氣通常會以負面字眼作為開頭,像是:「你為什麼不…」、「你怎麼不會…」、「你怎麼這麼…」、「你難道不能…」。

這樣的說話方式,會容易讓聽者覺得有被「責備」的感覺。即便他們沒有做錯什麼,或是父母真的沒有責備的意思,負面的質問語氣會讓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受。長期用這種方式溝通也會間接地破壞孩子的自尊心,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糟糕、沒有價值。建議父母要用正面、清楚的話語傳達自己的需求,才不會讓孩子心裡不好受。

3.沒有釐清事情脈絡就責備孩子

在比較早的年代,我們或許都看過有些父母接到學校的電話,聽到孩子出錯,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打孩子或開罵。事實上,孩子與人爭吵的動機或犯錯的原因,不一定如外界師長、家長所想像。如果只依據表面結果的好壞來做評斷孩子,不僅不夠客觀,也會破壞彼此的信任感。孩子之後也不會想跟父母溝通任何事情。建議如果發生類似的事情時,家長都要先冷靜地釐清事情來龍去脈與孩子的想法,再一起思考解決問題。

4.以保護為由限制孩子的行為

孩子在成長的階段,會藉由同儕互動、流行文化來逐漸塑形個人意識與想法。但這個時候如果不讓孩子做決定,或是以保護為由限制孩子不准做某些事情,可能只會讓他們更叛逆,也可能讓孩子變得無法做決定而更依賴父母。孩子進入這段成長期,應該是多鼓勵孩子嘗試。透過自我實踐的方式,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、志向、人生目標等。這樣他們長大後才不至於太迷網,也會更有自信。

5.不准孩子表達情緒(發脾氣、哭泣)

情緒也是表達個人狀態的一個方式,而且人不論到了幾歲都會有情緒。如果不准孩子表達情緒,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是「被忽視的」,遇到問題也比較不願尋求他人協助。當孩子有情緒時,請讓他們適度表現出來。如果情緒反應比較激烈時(摔物品、打人等),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,問他們「現在的感受是什麼」、「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」,漸漸地幫孩子釐清自己的感受後,他們就會逐漸平靜下來。孩子若從小就懂得和自己的情緒共處,長大後他們也比較容易成為理性的大人。

親子溝通常見情境解析,讓你與孩子溝通無礙

圖片來源:phoho-ac

雖然每個家庭的親子溝通與互動都不太相同,不過在帶孩子的階段,父母也經常遇到一些類似的親子溝通問題。以下整理了5個家長最常問的親子溝通問題與情境,並提供一些專家的建議與親子溝通的技巧給家長參考。

1.孩子講不聽,會重複一直犯錯,怎麼辦?

首先父母該認清每個孩子的理解程度都不相同,因此父母可以先從簡單、具體的詞彙,有耐心地向孩子說明。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,父母可以實際照步驟操作給孩子看,再讓小孩嘗試。小孩做錯了也不要處罰孩子,要保持耐性再次說明。

2.孩子進入青春期就不跟我講話,如何讓他們跟我談心?

首先,請父母也尊重孩子保有個人的隱私權與自由空間,並讓孩子知道只要他們願意說,父母隨時願意傾聽。再來也可以回想你們溝通的過程中,你是否經常急著指導孩子?或是只關心他們的功課、成績?以及你對孩子的期待跟孩子對自己的期待,是否差異過大?家長也要適時調整說話方式,以理性、溫柔的語氣引導,孩子才會願意跟你說話。

3.孩子遇到挫折,情緒很低落走不出來,該怎麼引導?

此時父母應該用「陪伴」的心態,而非指導的方式對待孩子。父母可以用溫柔的語氣引導,像是:「怎麼了?要不要跟我說今天發生什麼事?」。而聽完孩子所說的,父母切忌用冷嘲熱諷的語氣回應,例如:「像我再你這年紀的時候…」。此時需要向孩子表達同理,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類似的出糗、出錯經驗,以及如何應對的方式來鼓勵孩子。當孩子知道原來爸媽也曾經有類似情形時,就比較能感同身受,開始以理性角度思考該如何走出困境。

4.孩子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,該怎麼辦?

此時可以先提醒孩子是否還記得要做什麼,父母也可以觀察一下孩子拖延的原因。如果是執行某些事情有困難,這時候父母可以介入,一起溝通並找出方法。而有些小孩拖延的原因是沒有時間觀念,可以用問句引導孩子建立時間觀念。像是:「要怎麼做才能提醒你要做這件事?設鬧鐘、定時器可以嗎?」請家長記得要站在幫助的角度陪他們完成一件事,而不是命令。還有一招是可以用小獎勵鼓勵孩子不拖延,例如做完功課就可以吃點心。透過獎勵制度來提升孩子的行動力。

5.孩子很愛鬧脾氣,該怎麼處理?

此時切忌用恐嚇的語氣對待孩子,家長可以先找出孩子鬧脾氣的背後原因是什麼。如果是孩子是想測試家長的極限,父母可以用溫柔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表明理由,像是:「我知道你很想繼續玩,可是現在已經很晚了,我要回家煮飯囉。」;如果是孩子覺得被父母冷落,為了引起家長關注而哭鬧,請在對談後跟孩子道歉並表達你對他們的關愛。

此外,落實好「身教」,像是事前告知孩子行程並徹底執行也是很重要的。假設孩子沒有遵守約定,家長可以溫柔的提醒你們的約定:「今天出門我們是不是說好只買一個玩具?」逐漸培養孩子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。

良好的親子溝通技巧,從尊重孩子開始

圖片來源:Freepik

看完上面介紹的親子溝通技巧與地雷,你發現到了一個訣竅了嗎?其實父母只要不把孩子當作不懂事的小孩,而是當大人般對待,就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立的個體,他們有自己的個性、想法,也有豐富的感受力,能夠辨別父母有沒有真正關心、相信孩子。

如果你還在為親子關係感到苦惱時,不妨回想一下平日你跟孩子的說話方式與相處模式,並且可以搭配上面介紹的親子溝通技巧,試著實踐看看。或許不久後,你就能從中找到解開親子互動關係的鑰匙了!

*註:此研究引用台灣師範大學,林雅莉碩士所發表之研究—《影響親子關係因素之探討-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的父母為例》

延伸閱讀

→防疫與學習兼顧不是不可能 !疫情下【兒童線上課程】懶人包 !

→兒童英文:培養孩童對學習英文的興趣,在互動中高效學習 | 家長導讀

→真的需要讓孩子念雙語/全美幼稚園嗎?四大指標幫你判斷!

→英文故事線上免費聽!平台資源推薦

關於 AmazingTalker

關於 AmazingTalker

AmazingTalker 是台港最大的線上家教媒合平台,上千名優質師資提供語言、學科、音樂等多種課程,透過透明的資訊與大數據排列與媒合,讓最適合彼此的師生可以最短時間聚在一起,學習並互相交流不同的文化。

去逛逛

為您推薦Top10台灣優質家教!

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:

其他文章: